4月24日,在第30屆中國國際廣播電視信息網絡展覽會(CCBN2024)開展期間,中國廣播電視網絡集團有限公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廣播電視科學研究院聯合主辦了《有線電視高質量發展論壇》,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廣播電視規劃院網絡研究所所長高力做了題為《新質生產力賦能有線網絡,創新驅動高質量視聽發展》的主旨發言。
有線網絡高質量發展需求背景
有線電視網絡是國家信息化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廣電網絡運營商不同于通信運營商,其未來的融合發展仍要兼備具有廣電特色文化屬性鮮明的綜合信息運營商,按照2022年國務院發布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其中便明確了“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優化升級”的重點任務,同時在“持續提升公共服務數字化水平”重點任務中,明確要“發展智慧廣電網絡,加快推進全國有線電視網絡整合和升級改造”。
有線電視網絡也是搭建國家文化專網的基礎條件,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了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按照中辦國辦發布的《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要依托現有有線電視網絡設施、廣電5G網絡和互聯互通平臺,部署提供標識編碼注冊登記和解析服務的技術系統,完善結算支付功能,形成國家文化專網以及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的省域中心和區域中心。
在談及以新質生產力賦能有線電視網絡發展時,高力就廣電行業發展方向提到,要堅持廣電總局的“二三四”工作定位,錨定三大工作方向,抓好8項重點工作。廣電總局今年也進一步明確了“以科技創新引領行業發展”的重點工作,提出“加快有線電視網絡整合和5G一體化發展,加快建設新型廣電網絡”的具體要求。
新質生產力如何助力有線網絡發展?
1、技術創新:新技術引領有線網絡變革
依靠全光網絡筑牢底座。全光網絡的超高容量帶寬可拓展,能輕松應對未來網絡。安全、穩定的傳輸服務需要;全光網絡具備快速響應、超低延時的特征,對諸多如超高清視聽、視訊會議等具備較高的優勢;網絡層級壓縮易運維,全光網絡可構建更為扁平化的網絡結構,簡化了網絡拓撲,降低了運維成本;業務多元、靈活可適配,可承載多種類型的業務,能為用戶提供統一的光接口業務,滿足不同業務場景需求,實現靈活的帶寬分配與利用;能效提升、綠色可持續,省去了大量的光電轉換設備,顯著提升效能。
算力網絡注入新動能。算力網絡可增強數據運算效能,通過整合分散的計算資源,顯著增強有線網絡的數據處理能力。能提升網絡運行效率,根據業務需求動態調整,實現網絡資源的按需分配和高效利用??杉铀賱撔聭貌渴?,支持創新應用的快速開發、部署和迭代,促進持續豐富網絡服務內容。增強個性化服務能力,能夠對用戶行為、偏好進行深度洞察,為提供定制化的服務內容和交互方式提供支撐。
人工智能助力深化升級。未來,人工智能與廣電網絡的深度融合,將無限拓展內容創新、交互體驗、服務個性化與運維智能化,也將重塑廣電業態,開啟無限可能。
2、內容創新:“未來電視”豐富視聽內容,提升用戶體驗
2022年,廣電總局已提出了“未來電視”,總局規劃院也正在配合推進相應的項目及相關過程管理。關于“未來電視”,基于《國家經濟和社會“十四五”發展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遠景目標的實現,將對肩負主流輿論主陣地的“未來電視”的形態產生深遠的影響。
按照當前的總體共識,未來電視將具備以下六方面的特征:
1)頻道定制化
“頻道”方式播出為主,主流媒體內容播發,受眾個性定制;
2)呈現多樣化
呈現載體多樣,支持跨屏呈現、互動分享,“電視無處不在”;
3)視聽沉浸化
支持4K/8K超高清、VR/AR/MR,也支持全景深、浸潤式、多視角呈現等;
4)服務智慧化
多提供多元智慧服務,高效匹配、精準觸達;
5)交互人性化
支持空間3D手勢、眼球追蹤,支持肌電傳感、觸覺反饋,也支持“腦波”意識控制;
6)網絡無感化
支持綜合多種傳播渠道,可自動匹配實現動態調整,內容獲得過程能做到網絡無感化。
基于以上“六化”,“未來電視”形態體驗方面將開啟更多的視聽應用場景:
1)隨心易用的交互體驗
多視角多聲道自由切換,關聯信息實時交互,可自定義創造場景;
2)身臨其境的場景體驗
仿真的呈現技術,可實現數字嗅覺、智能溫濕度調節,帶來空間聚合式感受,使受眾代入電視節目的場景中;
3)智能精準的投放體驗
實現智能環境感知,自適應優化視聽投放內容和聲音畫面效果,通過智能環境感知,可根據受眾人數、姿態、位置、情緒等自適應的優化整體視聽投放;
4)智慧感知的居家體驗
打破雙方空間限制,實現線上面對面社交,支持遠程辦公、教育培訓等多場服務;
5)全息伴隨的社區體驗
全息化呈現公共服務、遠程診療等,是智慧社會的入口,也是基層治理的樞紐。
3、服務創新:拓寬服務場景,創新服務模式
服務供給方面,包含有視聽類服務及綜合類服務兩類。
視聽類服務包括了廣播電視類服務,即為家庭服務場景提供的直播電視、視頻點播、時移、回看、電視節目情景互動、多屏互動等服務。以及網絡視聽類服務,也就是為互聯網用戶提供的視音頻節目觀看及下載傳播服務。
綜合類服務則包括,文化類服務服務,即國家文化發展戰略,推動新時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開展文化類業務。黨建類服務,對接相關黨組織技術平臺,為黨建工作提供信息發布及宣傳、管理服務,協助黨建工作開展。政務類服務,對接政府部門技術平臺,為開展政務工作提供信息發布及宣傳、互動業務。信息類服務,即向用戶提供智營家庭類、智慧社區類智慧城市類、智慧鄉村類等信息服務、
新技術能使服務向多方位的延伸,能夠推動服務模式的創新、服務流程的優化以及服務質量的提升,最終也能實現對服務的變革,為行業創新提供以強大的驅動力。
例如文化大數據服務場景,在基礎設施支撐類方面可有效承載文化地域物理散狀、文化數據邏輯集中的文化業務需求,實現本地存儲、全網共享的云互聯新模式。而面向終端消費類,通過集成全息呈現、多語言交互、高逼真、跨時空等新型體驗技術,可發展線上線下一體化、在線在場相結合的數字化文化新體驗。
再如智慧鄉村服務場景,可提供以智慧黨建、文化振興、公共服務、鄉村治理、產業振興為核心的5大應用場景。也能提供以高清及交互廣播電視服務、政用民用商用綜合信息服務、社會管理服務為重點的3大服務類型。更能提供以一鎮(村)一品(屏)、平安鄉村、智慧教育、智慧水利、智慧旅游、數字農業、農村電商等的N中業務支撐場景。
還有像智慧社區(城市)服務場景,可依托有線電視網絡和平臺基礎支撐能力,進而助力社區建設完善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提升基層社會治理能力,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務能力現代化水平。
4、管理創新:運用大數據與智能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
大數據分析技術可助力精細化運營管理。數據采集與整合方面,實時采集并集成各個系統數據,形成數據倉庫,為精細化運營管理提供數據基礎。數據挖掘與分析方面,運用數據挖掘和分析,獲取全面、準確的業務指標和趨勢分析,發現運營管理的問題及機會。決策支持與優化方面,基于數據分析結果,提供決策支持,優化運營管理流程,并提高管理效率。
智能化運維手段可降低運維成本。自動化巡檢與監測方面,可利用先進的傳感器、物聯網技術和智能化故障診斷技術,實現自動檢測異常,快速定位并解決故障,降低運維成本同時提高運維效率。預防性維護策略方面,利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算法,實現提前預警,提示運維人員進行預防性維護,避免突發故障造成的經濟損失和用戶滿意度下降。技能提升與降低培訓成本方面,通過智能化運維工具,保障運維任務標準化、流程化,降低對運維人員專業技術要求,優化上手困難度,減少專門的技能培訓成本。
對廣電新質生產力未來的展望
在戰略規劃與頂層設計環節,重點注意以下層面任務:
1)強化政策引導
要密切關注國家政策導向,確保戰略規劃符合國家數字經濟發展的宏觀要求,推動行業出臺有利于有線網絡創新發展的政策措施。
2)戰略規劃對接
結合政策導向和有線電視網絡發展現狀,調整或細化戰略目標、實施路徑、關鍵項目,確保戰略規劃既符合國家政策導向,又具有較強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3)行業標準與規范制定
積極開展相關國家、行業標準制訂工作,制定有線網絡、視聽服務等相關技術標準、行業規范、數據安全標準等,提升行業影響力與話語權。
在強化技術研究應用和創新方面:
1)構建技術交流平臺
要注意構建技術測試驗證環境、開放實驗室等平臺,促進技術交流、資源共享與協同創新。
2)聚焦技術成果轉化
聚焦前沿技術,加強對現有技術的迭代升級,將技術成果及時轉化為產品、服務或解決方案,推動技術創新成果快速應用。
3)鼓勵技術創新與人才培養
要鼓勵技術創新,建立激勵機制,加強人才培養,提升團隊整體素質與創新能力。
在深化產業合作與跨界融合方面:
1)推動產業鏈協同
建立與設備供應商、內容提供商、服務開發商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緊密合作關系,共享資源、共擔風險、共享收益,共同推動產業鏈協同發展。
2)提升公共服務效能
積極推動與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及公益機構的深度合作,促進其在教育、醫療、養老、環保等公共服務領域的廣泛應用與深度融合,提升整體公共服務效能。
3)促進跨界合作創新
積極尋求與互聯網、電信、教育、醫療等多元行業領軍企業的跨界合作,通過整合各方用戶群體、先進技術及豐富內容資源,創新自身產品、服務及業態模式,驅動行業邊界拓展以及服務價值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