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受國務院委托,財政部部長藍佛安于2023年12月26日在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做的《國務院關于財政文化資金分配和使用情況的報告》已對外公布。
值得注意的是,藍佛安部長在報告中對廣電系統涉及的中央文化資金分配及使用情況以及后續政策安排等均有明確指明,包含有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國家文化專網、有線電視網絡整合、廣電5G、廣電公共服務等等相關內容,DVBCN選取了部分相關內容以供業界了解。
1、在積極推動文化領域有關重點工作任務落細落實方面:
對標“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等要求,認真研究制定財政政策,支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文化遺產保護、國家文化公園、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等重點工程建設。
2、及時出臺一系列減稅降費政策,支持包括文化企業在內的實體經濟紓困發展工作方面:
相繼出臺實施了深化增值稅改革、實施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清理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減免受疫情影響較大行業稅費、減免征收文化事業建設費和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等措施。同時,為支持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減輕企業負擔,專門出臺了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相關稅收優惠政策。
3、在推進公共文化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相關工作中具體提及:
按照黨中央關于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的要求,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公共文化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國辦發〔2020〕14號),從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文化藝術創作扶持、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文化交流、能力建設等5個方面分別確認了中央財政事權、中央與地方共同財政事權、地方財政事權,以及相應的支出責任。其中,對列入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標準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確認為中央與地方共同財政事權,適當增加中央財政支出責任,并向中西部地區傾斜。同時,根據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文物保護法、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公共圖書館法、博物館條例等文化領域法律法規關于財政保障政策的規定,落實相關預算安排,對免費或優惠開放公共文化設施按規定予以補助,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及稅收優惠等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
4、財政文化資金分配使用及成效方面
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各級財政部門加大對各渠道資金的統籌安排使用,優先保障黨中央確定的文化領域重大任務需要,依法履行文化領域財政支出責任。2018—2022年,全國文化領域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9283.3億元,年均增幅3.3%;安排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168.2億元,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61億元。文化企業在普惠稅收優惠政策基礎上,還享受減免征收文化事業建設費、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政策。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故宮博物院等事業單位,積極籌措自有收入,統籌用于事業發展。
1)支持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2018—2022年,全國各級財政累計安排相關資金9376.6億元,其中,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1089億元,持續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目前從國家到村(社區)、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基本建成,全國3303個公共圖書館、6565個博物館、45623個群眾文化機構對公眾免費開放,2022年舉辦展覽、講座、演出和文化活動318.4萬場,參與16.7億人次,極大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面和適用性不斷提高。
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全面實現廣播電視“村村通”向“戶戶通”跨越,2022年底全國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9.65%,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99.75%。推進廣播電視高清化發展,在民族地區推廣普及有線高清交互數字電視機頂盒,全國高清和超高清電視用戶達到1.1億戶。
支持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加快國家公共文化云、智慧圖書館體系、應急廣播體系建設,提高公共文化數字化服務水平。加大對脫貧地區、民族地區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支持力度,支持開展“戲曲進鄉村”等公益性演出,推進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推動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鄉村。支持打造特色鄉村文化品牌,“村超”、“村晚”等活動持續走紅。
2)支持文化產業發展
2018—2022年,全國各級財政累計安排相關資金1049.2億元,用于落實國家文化發展戰略,支持國有文化企業深化改革,促進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中央財政通過注資、重點項目補助、設立政府投資基金等方式,推動文化企業改革發展。
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安排61億元,用于推動中央文化企業落實國家文化發展戰略,加強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開展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并購重組、推動融合創新發展,支持中國廣電集團和廣電股份公司統籌推進全國有線電視網絡整合和廣電5G一體化發展,完成24家省級有線電視網絡公司整合等。
中央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安排43.4億元,支持符合政策導向的影視產業項目,支持實施國家影像典藏工程,向中國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二期注資,以母基金出資參股子基金模式進行市場化運作,通過約定投向支持重點領域文化企業發展。統籌安排現有資金渠道,推動地方加快創建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示范城市,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
2023年,全國財政文化資金預算安排3933.7億元,比2022年增加35.8億元。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896.6億元,比2022年增加30.7億元,有力保障了重點項目支出。
5、對于下一步工作措施
1)優化財政文化資金支出結構方面有提及:
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一體建設,引導優質文化資源更多向欠發達地區、農村地區、革命老區、邊疆地區、民族地區傾斜,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覆蓋面和適用性,更好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
改進國家藝術基金、國家出版基金、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電影精品專項資金等運行機制,調整優化資助內容,加大扶持引導力度,支持深入實施文藝作品質量提升工程、廣播電視電影和網絡視聽高質量發展工程。
支持媒體融合發展和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
支持實施國家文化英才培養工程,加大急需緊缺人才培養力度,培育高層次人才和優秀青年人才,加強文化領域人才隊伍建設。
2)創新財政文化資金管理方式方面:
加快文化領域項目支出標準體系建設,提高財政資金分配的科學性、有效性、規律性,運用標準指導預算編制。
支持推進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強化科技賦能,加快新型廣電網絡建設,鼓勵多元主體依托國家文化專網,匯聚文化數據信息,促進文化機構數字化轉型升級,推動文化數據資源分享。
3)提升財政文化資金使用效益方面:
支持創新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動農家書屋和縣域圖書館服務體系共建共享,加強廣播電視綜合覆蓋,推動融媒體中心建設提質增效,全面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暢通基層服務“最后一公里”。
4)調動各方參與文化建設的積極性方面:
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支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有效發揮中央和地方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和有關政府投資基金的引導作用,加強相關政策的統籌協調,進一步突出重點,支持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推動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市場體系。支持做強做優做大國有文化企業,完善國有文化資產監管體制,打造一批有強大競爭力的文化企業集團。
落實好支持從事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電影、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動漫等文化企業財稅政策,激發發展活力。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前提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形式,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文藝創作、文化遺產保護、文化交流等相關項目,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利用,推動文物活起來,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